“蓝瘦香菇”、“累觉不爱”、“人艰不拆”…… 这些不规范的遣词造句、泛滥成灾的网络语言,对汉语文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。
中华汉字蕴含了五千年的悠悠历史,不夸张的说,每一个词语都是历经“千锤百炼”才流传至今。“东施效颦”、“掩耳盗铃”、“画蛇添足”这些寿命逾越千年的词语,时至今日读起来还会令人联想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。
随意生造词语、不规范使用汉字看似“不起眼”,但其危害不小。首先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。很多孩子日常使用手机、电脑,对新生的网络用语接受得很快,甚至会对正确的汉字用法产生质疑;其次是不利于汉字的健康发展。很多网络用语是基于游戏的心态创造出来的,放任网络文字的横行,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的侮辱和践踏;其三,经常使用网络用语的人,学问修养也会逐渐降低。站在语言发展规律的立场上,网络语言确实要不得。作为一名中国人,大家有责任,也有义务抵制网络文字,在公众场合、正式行文、交谈发言中杜绝使用网络词语,提高自身修养,养成良好的文字写作、语言表达习惯,为汉语健康传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